中国植物志
>> 第50(1)卷 >> 山茶科 Theaceae >> 柃木属 Eurya
47. 假杨桐
Eurya subintegra Kobuski in Journ. Arn. Arb. 20: 373, 1939; H. T. Cha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3: 45, 1954; L. K. Li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1: 317, 1966; 广东植物志2: 175, 1991; 广西植物志1: 847, 1991.
灌木或小乔木,高2-7米,全株无毛;树皮灰褐色或黑褐色,平滑;嫩枝较纤细,淡褐色,有明显2棱,小枝灰褐色或红褐色;顶芽披针形,无毛。叶革质,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7-14厘米,宽2.5-5厘米,顶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或阔楔形,边缘至少上半部有疏浅钝齿,极少有近全缘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淡绿色,两面无毛,中脉在上面凹下,下面凸起,侧脉8-10对,纤细,在上面不明显或隐约可见,下面稍凸起;叶柄长6-9毫米。花1-3朵生于叶腋,花梗长2-3毫米。雄花:小苞片2,细小;萼片5,近膜质,卵圆形或近圆形,长约2毫米,外面无毛,但外层1-2片的边缘常疏生有腺点;花瓣5,长圆状倒卵形,长4-5毫米;雄蕊13-15枚,花药不具分格,退化子房无毛。雌花的小苞片和萼片与雄花同,但较小;花瓣5,卵形,长约2. 5毫米;子房卵圆形,无毛,花柱长约2毫米,顶端3浅裂。果实圆球形,直径约4毫米。花期10-12月,果期次年6-7月。
产于广东(信宜至云浮一带)、广西南部(南宁、防城、上思、十万大山、大瑶山、宁明、凌云、钦州)等地;生于海拔200-7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下。越南北部也有。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十万大山。
本种在外形上和四角柃 E. tetragonoclada Merr. et Chun很相似,区别在于后者的嫩枝具4棱以及花药具分格等。